春晖投行在线/春晖投行笔记

 

2006-01-12

 

——股改流通市值过四成 

截至目前,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经达到434(不含方案被否决的公司),占A股公司的32.03%,市值合计12047.54亿,占A股市值的36.47%。股改公司流通市值已达4508.93亿元,占流通A股市值比例已经高达42.76%。其中,股东大会已经通过的公司达到302家,市值比例达到24.87%,已有G258家,占总市值22.27%。考虑到除权因素,实际比例还会高出数个百分点。

 

本土投行浴火重生 期待政策援手 

西南证券副总裁王珠林今天撰文指出“本土投行浴火重生 期待政策援手”。摘录如下:

投资银行业2005年在亚洲取得了创纪录的历史最好业绩,原因是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见证了股票发行、企业并购和固定收益证券交易的空前兴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本土投行的发展却是艰难无比。4年多的熊市使得一级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惨淡境地,股改又使得市场融资功能也宣告暂停。2005年只有21家企业通过一级市场募集资金,募资总额为330亿元,不到2004年的一半(若剔出宝钢股份的巨额增发,只有80亿元)。其中,IPO项目15个,累计融资额不到60亿元,其中12家在中小板上市。全年只有4家增发和2家配股,合计募资额271亿元。若剔出宝钢,再融资额合计只有20亿元。配股项目出现严重的包销问题:青岛双星配股的包销比例为64%,标准股份配股的包销比例高达79%。在如此的环境下,2005年成为本土投行自证券市场设立以来经历的最为尴尬的一年

与此同时,本土投行还同时面临来自境内、境外的双重冲击。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加快混业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在现有金融管理体制下已经或者即将开展的如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另一方面,境内证券市场的大门在逐渐敞开,国外投行对中国虎视眈眈。

因此,多渠道向本土投行提供扶持政策、迅速改善经营环境同样必要。

首先,境外投行融资业务不仅体现在专业咨询服务方面,还体现为以资本规模为基础的资金借贷者、交易成全人和风险吸收者的角色。境外投行可以通过IPO的发行与承销和配股、增发为企业在公开市场上筹措资本,通过定向发行等私募的方式为上市和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同时为公司和客户进行股票交易、融券和技术研究服务,并通过设计、发行和交易相关衍生产品为客户和本公司进行风险控制。境外投行还可以通过债券的发行与承销,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债权融资,为公司和客户进行债券交易、融券、换券并提供研究和技术支持,同时设计发行和交易相关的衍生产品用于风险控制和业务需求。全面提供上述服务的结果是境外投行平均可以获得高达筹资额5%以上的丰厚承销收入。

其次,海外上市公司合并或收购案例中,除了涉及财务、法律、资本市场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在相当部分的并购活动中,投行还承担了信用中介和资金提供者的职能,由此创造出丰厚的财务顾问收入。如美国高盛近几年的业务构成中,因向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的购并、重组、分拆等业务咨询、设计和实施服务而获得的财务顾问收入在投行业务中占据了44%-53%的份额,20042005年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承销业务收入。反观内地本土投行,受法律法规的限制,难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服务。目前内地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多为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甚至不需要投行参与。

    其三,境外投行的债券承销收入所占份额巨大,业务收入水平相对股权融资更高。以高盛为例,2005年债券承销收入超过股票承销收入的50%以上。而我国债权融资比例一直偏小,受企业债券发行整体规模有限、债券承销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债券发行市场被少数几家大券商垄断等因素的制约,多数券商投行甚至难以分得债券承销收入。

 

欢迎交流与讨论,请发邮件:shenchunhui@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