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投行在线/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十六年投行路,对佛法的几点认识
 

沈春晖


从硕士毕业至今,专注的从事投行工作已有十六年。回首这一过程,欣慰的的时刻很多,失意的瞬间也不少。正是这个残酷、充满挑战而又赏罚分明的行业让我在接触佛法之前就体会到了无常与因果的滋味。


有意识的学习佛法之后,感觉一下子打开了自己心灵与思维的钥匙。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坚守,一直充满热情的带团队、做项目、干公益(例如自己的个人网站、微博及公众号),甚至“屡败屡战”而痴心不改,这份初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佛法给我的力量。


就我感知的佛法而言,有几点认识可能与未曾修习佛法的大众有所不同:


其一,佛法不是在遭遇失败痛苦后拿来寻求解脱的工具,而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帮助我们提前洞察宇宙规律、塑造自己内心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学习佛法,正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坦然面对面对无常、痛苦、失败。也就是说,它不是失败后用来疗伤和治愈抑郁症的,而是让你有力量面对一切无常。在学习“正信的佛教”并有正念之后,你就不会轻易受伤、也不会患上抑郁症。或者说,不是项目失败、事业遇到瓶颈后去学佛寻求解脱,而是学佛后能够平静与理智的对待失败与瓶颈。


所以,佛教更像是生命与心灵教育,而非单纯的宗教。


其二,佛法不是消极避世的,“正信的佛教”的基本精神恰恰是勇猛精进的。佛法是让人以“出世心”做世间事,实际是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而且因为不那么计较结果,反而能够永不放弃、屡败屡战。学诚法师说过,真正的相信因果就是一定要在因上去努力。所以,佛法要求我们因上要加倍努力,只不过本着“果上随缘”的态度,不被结果所约束而已。事实上,人也确实是越不害怕失败、越没有期待心,就反而越能够更加无畏,勇往直前。


所以,实践佛法实际是对自己有信心,对世界怀慈悲。它不仅一点不消极,反而积极向上,随时洋溢勇敢又平和的精神、敏锐又调柔的力量。


其三,佛法是无神论,“正信的佛教”并不宣扬超越自然规律的神通。佛陀不是神,佛法也没有超越客观规律的力量。学习佛法并不能直接立马改变某一件事的结果,但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件事、这个结果的方式。我们需要秉持“平常心”(世界无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出离心”(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过去的一切只是你的心作用于自己的幻化)和“无分别心”(万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通;任何事情都是互为缘起,需淡化人我界线,不能轻易下判断),先解决内心问题,也就能更好的处理与对待外在的问题。也就是说,佛陀虽然直接保佑不了项目成功,但能够让我们有健康向上的心态、有持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佛法虽然给不了你立刻想要的结果,但可以教给你“境由心生”、“境随心转”的思维能力,改变我们往往“心随境转”的脆弱内心。


其四,学佛人都是平等的。精进是一个过程,每个人有自己的业力因缘,就像走在不同道路上的车,来处、去处、方向、车型等等都不一样,只是某一段路恰好走到同一个位置,不能单取这一个“截面”去横向比较,去臧否别人。即便有些人不理解“正信的佛教”的真义,只是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去寻求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简单的护佑,也无可厚非。龙树菩萨说,“信为能入,智为能渡”,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选择。


所以,不能以简单的对错观来看待别人,始终应该做到的是按照法王如意宝反复教导的“坚守己道、勿扰他心”来修持内心,重视与外界的每一个缘起,自律待已,慈悲视人。

本文2017年4月21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春晖投行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