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投行在线

经济观察报:等待股改新政 国资委下月下发指引文件


  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似乎不仅仅取决于证监会。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称,九月中旬左右,国资委将出台相应的股改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将略晚于证监会的股改指引。此后,各地国资委及上市公司的方案才开始全面上报和审批。

  目前,国资委并不受理和审批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即使公司上报了方案,也是放置,国资委并不表示任何意见。

  不过,上海会是个特例。国资委有关人士称,上海国资委和上海证监局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推进辖区内上市公司的股改,国资委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大力协调”。

  同样作为先行军的是深交所中小板企业。除第二批试点的10家公司之后,剩下40家中小板企业正在赶制方案。

  上海先锋

  “一些地方国资机构正按国务院要求积极配合,将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完成。这将成为考核各级有关部门政绩的一个指标。像上海已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证监会一位人士对于上海的动向如此表示。

  事实上,在整个股改进程中,上海一直走在前面。

  尤其是第二批试点中的6家本地公司完成股改后,上海市国资委、金融办等部门均高调表示,已经确定了一年左右基本完成股改的目标,积极争取成为推进股改的重点地区。

  据了解,先期推出方案的公司仍以送股为主,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送股比例不低于第二批试点公司的平均水平。

  市场对这一动向已经提前做出反应。本月中上旬,许多上海本地股,尤其是上海本地小盘股借力股改出现了一波涨升行情。

  而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只要证监会和国资委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和深圳中小板的方案随即公布。

  据了解,国资委可能于近期召开央企股改会议,就股改的指导文件征求意见。

  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该指引文件大致内容包括:特殊类型公司股改的解决办法鼓励使用各种创新手段以实现对价,可利用定向增发、换股合并等手段实现ST公司股改对价;对价计算的基本原则应合理有据,避免出现对价计算过程中的模型谬误。另外,不会统一制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行业持股具体比例,由各地和具体企业协商划定比例的大概范围;地方国有股东按业绩、行业、非流通股比例等标准划分的支付对价的弹性区间 。

  渐进推动

  而在不久前国资委召开的一个股改会议上,有关方面表示,全力配合股改工作,但希望上市公司“不要一哄而上”,要想清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上报方案。同时,“不要都采取送股的方式”。

  沪深两市1398家上市公司,除去113家ST公司、29家含H股公司,以及业绩极差、含B股以及违规操作的公司,目前有800家公司欲进行股改。消息显示,在这些公司中,占市值权重三分之二以上的100多家指标股除非有特殊情况,都要在年内全部上报方案。

  目前,市场上广泛流传着据称是来自于监管层的“18条”后续股改意见。其中重要的包括:含H股的境内公司,H股不参与股权分置改革,A股股改方案不要涉及H股股东利益;含B股的境内公司,纯B股公司不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含有A+B股的公司参照A+H股股改方式;ST、*ST公司的股改需与重组相结合,实在无法进行股改的,不排除要求其退市的可能性。

  市场人士最关心的是绩差公司如何支付对价。知情人士表示,ST公司可能将股改方案和重组方案同时报送证监会。由于ST公司大股东无力支付对价,因此,可能的模式是,无偿转让股权给第三方,随之进行资产置换,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和质量,并以此作为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股改全面展开之时,大规模的重组也将同步进行。而监管层的态度其实已经明确,能够解决的问题,趁着股改之际一同解决,郑州煤电借机解决大股东占款就是一例。另外,由于方案审批权下放沪深交易所,它们将承担起对重组的“尽职审查”工作。

  美联通投资顾问公司副总经理顾灿奇说,原先股权结构有缺陷的公司,如流通股与总股东差距很大的,眼下却变成了特殊机遇,因为股改前先要重组。海富通基金人士也笑言,可能不会有大牛市,但一定会有大牛股。

  等待指引

  而现在,所有能做的就是等待。

  江西省国资委副主任屠永发表示,现在等着监管部门的指引下来。“我们是代国家管理国有资产,在股改方案的制订上,如果不锱铢必究的话,岂不是对国家不负责?一方面,我们较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推进股改,不然不会争取第二批的股改试点。”

  他说,目前江西的24家上市企业均为省属企业,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具体的股改方案,有的已经交了方案,但还在论证过程中。

  参与股改方案设计的中介机构同样在等待。“第一批试点公司,几乎每家公司都有股改理由,而第二批索性省去了解释,送多少股投资者同意了就行。我们基本掌握了投资者心理——10送3为标杆,国资委批10送4的都有”,一位掌握不少上市公司股改项目的投行人士说,“但我们现在却卡壳了,不知该怎样行动,得按指引文件走啊。”

  中信证券投行人士表示,股改已成为公司主要业务。不过,现在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一是证监会的股改指引文件未推出,很多项目无法启动;二是,中信接单时并不考虑上市公司类型,只要有单可做。但如何做方案,则完全取决于公司本身的考虑,虽说有试点范本可予借鉴,但几乎没有复制的可能。他坦言手上的项目不少,大多是业绩较好的公司。

  “目前还没有上市公司报股改方案,得等指引明确后,企业对号入座才知道该如何制订方案。”上证所的一位人士透露。

  至于上市公司方案的审批权何时正式下放沪深交易所,上证所相关领导称,至少要在第二批股改试点结束,指引文件下来后方可。他还谨慎地表示,并非是审批,只是为上市公司“做好服务”。

(经济观察报2005年8月22日 记者 何凌枫 欧阳晓红 北京报道)